【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症狀、成因、治療及預防方法

活动资讯 2025-11-27 06:50:59

~Bowtie 全港首創危疾保險保障先天性基因疾病~懷孕 18 週起接受投保,同時保障準媽媽及胎兒! 由即日起至 12 月 1 日 投保 Bowtie 仔女成長危疾保,首年保費享高達 8 折優惠!Save 低優惠碼立即投保甚麼是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瀰漫性血管內凝血是一種血液凝固系統失調的疾病。正常情況下,當身體受傷時,凝血機制會啟動以止血。然而,在DIC中,血液會在全身血管內異常凝固,形成微小血栓,阻塞血管並影響器官功能。與此同時,凝血因子的過度消耗會導致嚴重出血,形成一個危險的惡性循環。這種病症通常由潛在疾病或創傷觸發,需及時診斷與治療。

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的成因

嚴重感染:如敗血症可能導致凝血系統異常激活。

創傷:例如車禍、燒傷或大型手術。

癌症:特別是血癌或轉移性腫瘤。

妊娠併發症:如羊水栓塞、胎盤早剝等。

其他因素:包括蛇咬傷、藥物反應或嚴重過敏等。

上述情況會釋放促凝物質,引發全身性凝血反應,進而導致瀰漫性血管內凝血。

瀰漫性血管內凝血常見症狀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的症狀因病情嚴重程度和受影響的器官而異,常見症狀包括:

出血症狀

皮膚出現瘀斑或紫斑

牙齦、鼻腔或消化道出血

尿液或糞便帶血

血栓相關症狀

器官功能衰竭,如腎衰竭或呼吸困難

肢體疼痛或發紫

全身性症狀

休克

血壓下降

心跳加速

意識模糊或昏迷

劇烈腹痛或胸痛

這些症狀可能同時出現,即患者有機會同時出現出血及血栓的情況。

瀰漫性血管內凝血會導致後遺症嗎?瀰漫性血管內凝血會否出現後遺症,是取決於治療的及時性和病情的嚴重程度。如果能夠迅速診斷並有效控制潛在病因,許多患者可以完全康復;然而,若治療延誤,血栓或出血可能導致永久性器官損傷,例如腎功能喪失或腦損傷,甚至危及生命。

如何診斷瀰漫性血管內凝血?醫生通常會進行以下項目,以檢查患者是否出現瀰漫性血管內凝血:

血小板計數

凝血功能測試

纖維蛋白原水平

D-二聚體(D-Dimer)

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的治療方法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的治療需針對潛在病因,並同時控制出血與血栓風險,而常見的治療方法包括:

支持性治療:輸血(如血小板或新鮮冷凍血漿)補充凝血因子,以及補液維持血壓穩定

抗凝治療:使用肝素防止進一步血栓形成(需謹慎評估出血風險)

治療潛在疾病:抗生素治療感染;或以手術處理創傷或妊娠併發症。

⚡限時優惠:Bowtie 網誌專享仔女成長危疾保優惠!

BB未出世,已經諗定腹中胎兒未來嘅醫療需要?全新推出 Bowtie 仔女成長危疾保,由媽媽 18 週開始提供保障,到 BB 出世保障 76 種身體狀況,包括基因疾病^、先天性及兒童疾病及治療,為父母支援短期/長期治療費及照顧費。

Bowtie 仔女成長危疾保由孕婦懷孕 18 週起接受投保*,同時保障準媽媽及即將出世嘅BB,由細保到大!

限時用埋 Bowtie 網誌專屬優惠碼【BLOGHEALTH】成功投保Bowtie 仔女成長危疾保,可獲首年保費 8 折!

^此處提及的「基因疾病」意指被稱為「先天性代謝缺陷」的疾病,有關「基因疾病」的細節及定義將列於承保疾病、危疾及手術程序定義,每種疾病及情況需符合承保疾病、危疾及手術程序定義才可獲得賠償,且只可獲賠償一次,請參閱相關產品網站及保單。

*只適用於在懷孕18 週至 31 週內投保,及在投保前已完成「照結構」檢查,且報告無異常的客戶,設 30 天等候期。每種疾病及情況需符合承保疾病、危疾及手術程序定義才可獲得賠償,且只可獲賠償一次。

瀰漫性血管內凝血常見問題瀰漫性血管內凝血有沒有預防方法?目前沒有直接預防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的方法。不過,大家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降低風險:

及時治療感染,避免敗血症等嚴重併發症

管理慢性疾病,如癌症或肝病

定期進行產前檢查,以預防妊娠併發症

瀰漫性血管內凝血導致孕婦死亡是否常見?據研究指出,全球孕婦因瀰漫性血管內凝血而死亡的發生率為 0.03 – 0.35%。

事實上,如孕婦因羊水栓塞、胎盤早剝或產後出血導致瀰漫性血管內凝血,如未有及時治療,都可使孕婦死亡。因此,孕婦若出現異常出血或休克症狀,應立即就醫。

延伸閱讀【分娩過程】食「全餐」媽媽分享27小時順產+開刀生仔經歷【走佬袋​】​幾時要執?開刀生仔要準備嗎?(附公立/私家醫院走佬袋準備清單)【公立醫院生仔】流程、收費+公務員及家屬福利一覽私家醫院生仔「埋單」幾錢?最新套餐收費參考資料來源1Healthline2MSD3Erez, Offer, et al. “DIC in Pregnancy – Pathophysiology,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Diagnostic Scores, and Treatments.” Journal of Blood Medicine, vol. Volume 13, Jan. 2022, pp. 21–44,4Cleveland Clinic5MedlinePlus6WdbMD顯示更多

分享

這篇文章有用嗎? 0 0

作者

Bowtie 醫療資訊團隊

Bowtie 醫療資訊團隊由持牌的醫生、中醫師、營養師、物理治療師等組成,致力為香港人提供專業的健康資訊。由疾病症狀、治療方案、預防檢查,到健康生活和養生貼士,解答你種種健康疑問。

查看更多健康資訊

本文章內容由 Bowtie 醫療資訊團隊 提供並只供參考,不代表 Bowtie 立場,Bowtie 對任何人因使用或誤用任何信息或內容,或對其依賴而造成的任何損失或損害,不承擔任何責任。此文章內任何與 Bowtie 產品相關的內容僅供參考及作教育用途,客戶應參閱相關產品網頁內詳細之條款及細則。